一、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市委对揭东当好城市发展“领头羊”的目标定位,打造四个板块、做强两个支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9.22亿元,同比增长4.4%(下同),增速位居全市各建制县(市、区)第二,完成年计划4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10.76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36.65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7.4﹕69.6﹕23.0。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供给侧看,二产比例突出
农业生产形式良好。上半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1亿元,增长4.9%。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区早稻播种面积5.89万亩,目前已进入收割期,预计亩产50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2.95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品”,做好农产品扩容提质,新亨绿茶、玉湖炒茶、埔田竹笋种植面积达1.2万亩、3万亩、3.5万亩。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规模上工业增长较快。全区实现规模上工业增加值86.3亿元,增长5.4%,增速位居全市各建制县(市、区)第一,完成年计划31.3%。食品业引领六大产业发展,在规模上工业中食品业、医药制造业、石化行业、纺织服装业、制鞋业、金属行业分别增长21.8%、20.2%、18.6%、17.5%、-3.4%、-5.2%。用电量小幅下降。上半年,全区工业用电量6.13亿千瓦时,比降0.39%。
服务业发展平稳。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6.65亿元,增长2.4%。从主要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1%、6.3%、4.4%;房地产业、金融业呈现负增长,分别比降14.6%、2.4%。
(二)从需求侧看,投资增速较快,社会消费平稳增长,外贸出口压力较大
有效投资较快增长。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66亿元,增长16.6%,增速位居全市各建制县(市、区)第一,完成年计划30.0%。技改工作推进力度加大。全区投入工业技改资金20.74亿元,增长2.1%,开展技术改造的规模上工业企业达92家。重点项目有序推进。178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5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8.9%;其中4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5%,超序时进度0.5个百分点;15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2%,超序时进度0.2个百分点。揭东区埔田镇特色小镇起步区建设项目、揭东区城区曲溪河和大港溪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揭东大道金叶酒店路口交通及景观提升工程、揭东大道车站路口交通及景观提升工程、国道G539线揭东曲溪至深坑桥段路面改造工程等20个项目竣工。
社会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8亿元,增长11.8%,增速位居全市各建制县(市、区)第一,完成年计划46.4%。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1.87亿元,增长16.0%;零售业销售额68.87亿元,增长11.6%。餐饮消费市场活跃。全区实现餐饮业营业额3.69亿元,增长9.8%。旅游事业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总人数214.7万人次,增长17.0%;实现旅游总收入8.99亿元,增长12.0%。
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区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0亿元,比降18%,完成年计划39.6%,其中,外贸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7亿元,比降19%。进出口主体不断壮大,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12家。
(三)从经济效益看,财税金融增长平缓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9亿元,增长6.1%,完成年计划53.3%。其中税收收入2.71亿元,增长0.91%,完成年计划46%;非税收收入2.28亿元,增长12.94%,完成年计划65.7%。
金融存贷款增速一升一降。至6月底,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0.33亿元,增长2.1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0.36亿元,增长5.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0.58亿元,比降2.7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9.27亿元,增长4.1%。
(四)从就业形势看,就业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7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15人,劳动力技能培训1532人,全民技能提升储备培训7968人次,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8%。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压力大。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慢。上半年,全区GDP增速为4.4%,分别低于全国、全省2.4个、2.7个百分点,低于年初预期目标3.6个百分点。除固定资产投资外,规模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低于年初预期目标,分别落后年初目标2.6个、0.5个、2.73个、9.63个百分点。二是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未完成序时进度。上半年,除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序时进度3.3个百分点外,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均落后于序时进度。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税收收入分别落后序时进度7.7个、18.7个、20个、3.6个、4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规模上工业企业库规模缩小。受市场、资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区34家规模上工业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规模上工业企业新增工作较滞后。全区工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上半年全区新增储备规模上工业企业仅有11家,完成年度任务的50%,落后序时进度30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在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偏少。全区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仅有5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9个,比降14.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仅有20个。重点项目建设“瓶颈”待破。项目审批、资金筹措、用地指标等薄弱环节难以短期解决,致使项目推进缓慢,全区17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5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8.9%,落后序时进度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全区尚有45个项目未开工(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7个,省级重点项目3个),开工率仅为74.7%,比去年同期下降9.3个百分点。
(四)财税可持续性较为脆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比一季度回落5.02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仍处高位。上半年,全区非税收入2.2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45.7%,比年初目标高出8.62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四次全会部署,按照市委对揭东当好城市发展“领头羊”的目标定位,紧盯年初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预期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做好经济工作能力
一是紧盯目标抓调度。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和调度,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异动,及时分析原因,及早采取措施,加强纵向、横向分析对比和部门沟通协调,保障我区经济指标名列全市各建制县(市、区)先进位次。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落实全市功能区发展战略,围绕打造“生态型、效益型”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目标要求,按照“133”版型布局的要求,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互相融合互为促进的原则,打造轨道经济发展带和全域旅游产业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稳定增长
加快推进“走在前列·百日百项大行动”,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抢抓当前项目建设黄金施工期,强化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组织强有力的建设力量,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发挥重点项目对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对未开工项目要高度重视、查找原因、寻找对策,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加强统筹调度,提速度赶进度,确保开工项目按时完工,千方百计完成更多有效实物工程量。交通方面,继续推进北环大道、环山路东段、揭东区金溪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水利方面,抓好省级水利示范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引韩供水工程(揭东段)建设,加快推进揭东区虎仔拦河闸工程开工建设。能源方面,积极推进国家电投揭东热电联产项目、500千伏岐山输变电站建设。社会事业方面,抓好揭东区人民医院改造工程、污水处理设施整区打包PPP项目、雨污分流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市政设施方面,推进揭东主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揭东区水厂路西段、揭东区路篦片区等市政道路工程。同时抓好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入库管理,做到应统尽统,确保客观反映全区投资规模水平。
(三)狠抓平台建设,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落实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释放创新潜能。建立完善区级技改项目库,分层级、分行业、分阶段推进技改项目滚动实施,确保全年80个技改项目竣工投产。用活用足用好政策,推动企业更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巨轮智能等30家“梁柱”企业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二是抓好“两个园区”、“两个小镇”建设。揭东经济开发区和中德金属生态城要大力创新服务、招商、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打造节能环保装备和自动化研发创新基地,推进园区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两个园区在揭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埔田特色小镇、中德金属生态城合创小镇要坚持先策划、后规划,按照“产、城、人、文、旅”有机结合的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宜创、宜业、宜居、宜游、宜享”五位一体的新型发展空间。继续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玉湖镇、锡场镇要抓紧完善省级特色小镇申报材料,争取揭东玉湖历史文化小镇、揭阳电商特色小镇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示范点。
(四)狠抓现代农业,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一是推进产业扶贫促增收。加快揭东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园通用厂房建设项目建设步伐,带动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和就业。二是优化产业布局稳增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集中培育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按照“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活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利用埔田竹笋的产业优势,加快省级现代农业竹笋产业园申报工作,依托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纽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聚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三是转变经营模式强主体。以万竹园、念恩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新路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主要承载体,创新创办美丽田园综合体、自动化智能化农业生产示范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区。加快推动灿邦共享农场(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地,打造生态田园综合体。
(五)狠抓第三产业发展,推进消费提速增长
一是优化服务布局。围绕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和消费升级需求,科学规划布局好服务业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缶灶片区、糖厂片区、滨江片区要利用“三旧”改造的契机,加快规划建设,引进大型企业入驻,打造宜居宜业片区,提升城区品位;新城片区要加快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推进盛泰·君和广场、揭东美斯朝启文化教育创客综合体、(粤东)腾讯企点产业中心建设。二是加强载体培育。大军埔电商圈要依托“互联网+电商”小镇、“四站合一”交通枢纽的优势,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要素,助力电商、物流产业创新发展。三是加快旅游业发展。依托玉湖镇坪上茶园、万竹园、念恩山旅游景区、宝山湖旅游景区,深度挖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延长和提升旅游的产品链和价值链,打造全域旅游产业带。四是培育总部经济、康体养老等新兴业态。抓好揭东区ESR益商集团粤东电商物流总部基地、韵达粤东快递电商物流总部基地、明金海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
(六)狠抓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一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把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全力打好降成本组合拳,不断完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短板,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动力。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提升“一门式一站式”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注册流程,营造更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三是巩固扩大对外贸易。加大对出口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和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拓,促进优质产品走出去。
(七)狠抓财税征管,增强经济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税收征管。落实乡镇(街道)协税护税增量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乡镇政权运行和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能力。落实税收征收制度,协调税务部门加强对工业企业、房地产、土地和重点项目税收的精细化征管,强化税收查漏、补缺、挖潜。二是抓好支出管理。坚持开源节流并举,不断强化预算约束,严肃财经纪律,厉行节约,勤俭从政。三是盘活存量资金。严格执行国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规定,进一步统筹盘活用好财政存量资金,尽快形成实际支出,避免形成“二次沉淀”。
(八)狠抓环境整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决落实“五水清漂”“五边清污”工作,同步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市容环境、营商环境和生产环境,以优质的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二是坚决推动“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全覆盖,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建设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实施,力争年底前完成全域雨污分流工程建设任务,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全面落实河长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坚决管住义属片区和枫江片区“两个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