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有关单位:
现将《霖磐镇防汛防旱防风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霖磐镇人民政府
2019年4月9日
霖磐镇防汛防旱防风应急预案
我镇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尤以热带气旋(简称台风)、洪涝灾害最为严重。做好防汛、防旱、防风工作是全镇人民极其重要的工作。为使防汛防旱防风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落实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认真做好防汛防旱防风的思想、组织(队伍)、物料、责任和措施五落实,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修订目的
预案的修订是为规范防御台风、干旱、暴雨洪水工作,促进工作有序、高效、科学地开展,全面提升防御灾害能力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减轻台风、干旱、暴雨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编制依据
预案的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东省防热带气旋工作简则》、《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防台风防洪工作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三、工作原则
防御台风、干旱、暴雨洪水工作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持“防避抢”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四、地理位置和防汛防旱防风基础设施
霖磐镇位于揭阳产业园中部,地处东经116°12′756″至116º16′0.47″,北纬23°31′927″至23°32′983″,现辖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镇境东部与月城镇以德桥河为界,西部与白塔镇相连,南部与普宁市南溪镇隔河相望,北部与桂岭镇接壤,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人口8.3万人。
霖磐镇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属榕江冲积土平原。德桥河支流贯穿整个镇全境,属水网地带,地面标高平均为2.1米,常年洪水位3.2米,全镇境内南河堤围长7.3公里,是磐岭围南河堤围最长的一个镇。我镇南河堤围主要隐患有:一是堤线长,堤身主体属粉沙质土,防渗、导渗性能差,抗洪能力低;二是上游集雨面积大,河流长,三洲河段是上下游之间最狭窄的河段,河段宽只有195米,受三洲拦河坝冲击,水流湍急,座弯顶冲,深槽迫岸,割脚滑坡,险段长达2.5公里;三是设计标准低,建筑质量差,工程老化严重。
建国以来,全镇兴建一批防洪基础设施,修筑堤坝,堤坝加高增厚,修建配套10宗穿堤涵,建西仔地通船水闸一座,堤坝砌石,除险加固,险段抛石防冲护岸等项设施,先后投入资金630万元。1986年至1996年堤围按照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落实10年江河整治规划,投入资金479.8万元,全面完成我镇境内南河堤围长7.3公里达标加固任务,大大提高了堤围的御洪抗洪能力,为抗御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镇工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出现超标准的暴雨洪水和受热带气旋袭击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防灾抗灾的任务也将越来越重,而我镇存在堤围基础差,座弯顶冲险段多等问题,要提高我镇水利设施的防灾能力,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需通过制定防热带气旋防特大洪水预案,落实防灾抗灾各项措施,尽最大努力把热带气旋、洪水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我镇洪涝灾害发生情况
据历史资料记载,解放前,由于受台风暴雨影响,南河堤围失修,造成堤围决口成灾,三洲头口寨堤段,下三洲娘宫前堤段等多处决口,农田大面积丢荒失收,损失严重。解放后,1949年到1999年50年间在潮汕地区登陆的热带气旋共25个,平均2年一个,加上受附近登陆热带气旋影响,每年通常出现2至6个。主要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综合影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82.2毫米,降雨量的特点是春夏多锋面雨,夏秋多台风雨,降雨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占年总雨量的80%以上,且多暴雨,由于我镇境内南河堤围,故在汛期洪水受海潮的顶托而泛滥,低洼地区常渍涝,堤围决口成灾。1960年6月7日至9日,受6001号南海台风影响,上游降雨量449毫米,南河水位高达5.83米,北河高湖寨后堤段决口290米,造成一年连续三次水灾,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浸,损失严重。
1970年9月13日至15日,受7011号太平洋台风影响,上游三天降雨量629毫米,横岗水库垮坝,三洲大桥水位高达7.39米,下三洲堤段洪水漫堤,连加三层沙包并且多处堤段出险。北河玉步堤段决口320米,内涝积水严重,水深4米,农作物受浸,损失严重。
1986年7月11日至12日受8607号太平洋台风影响,上游降雨量406毫米,三洲大桥水位高达5.8米,巷前、棉林堤段多处出险,北河象头水闸决口120米,这次决口整个磐岭围受浸农田7.3万亩,人口15.8万人,倒塌损坏房屋2589间,死亡1人,损失达4602万元。
1962年10月至1963年5月连续干旱233天,全社出动抽水机、水车到三洲大溪抽水入干渠,从干支渠抽水上田,全社受旱特别严重。
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连续干旱224天,全镇出动抽水机100多台投入抗旱,最多村抽水长13天,全镇大面积严重受旱。
根据本县历年来发生的热带气旋,洪水灾害情况,风灾分别按8到9级,10至11级和12级以上风力三个等级;洪水分别按20%(五年一遇)、5%(二十年一遇)和2%(五十年一遇)二个频率来预测造成灾害范围、损失程度,用表、图例表示。
六、三防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及责任制
1、镇防汛防旱防风组织机构设置及责任制。
镇设立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指挥部设总指挥1名,副总指挥2名,成员若干名。总指挥由镇长担任,副总指挥分别由管农口副镇长、武装部长担任。成员分别由镇党政办、镇组宣办、有线电视台、镇农业办、镇城建办、镇水利所、镇电信局、镇电力所、镇社事办、镇武装部、镇派出所、镇财政所、镇卫生院、镇教育组、镇安监办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办公室设在镇水利所(电话:3540391),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
镇三防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全镇三防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和分析气象、雨情、水情、风情、险情、旱情及其灾情的收集、综合、整理和上报工作,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报告,并下达指挥所的决策和指令。
各三防成员单位在镇三防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各自的职责制定防汛防旱防风工作预案。其职责是:
镇党政办:负责协助镇政府领导协调防汛防旱防风抢险救灾期间的重大事项。负责灾情和灾后情况收集、综合、整理和上报工作。
镇组宣办、有线电视站:负责把握全镇防汛防旱防风抢险救灾宣传工作导向,及时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防旱防风救灾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镇农业办:负责农业生产防灾和复产工作。
镇城建组:负责做好基础施工工程防风防汛安全,指导和协助组织危房人员安全转移和水厂的防风防汛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在防灾、抗灾期间做好市政设施及镇道两侧易损毁设施的清理防护加固。
镇水利所:负责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查与抢险技术指导,制订水利工程应急措施以及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
镇电信局:负责电讯线路维护,保障防灾、抗灾通讯畅通和电报电讯的及时传送。
镇电力所:负责电力线路的维护和防灾、抗灾、救灾的用电与三防指挥部的用电。
镇社事办:负责防汛防旱防风期间紧急转移人员和灾民的安置,及时掌握灾情,安排灾民生活。负责组织、协调灾区救灾及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负责职能范围内的灾情核查、发布及灾后救济;及时提供灾情信息,管理、分配救灾款物, 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组织开展救灾捐赠、储备救助物资等工作。
镇武装部:负责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和基干民兵,及时支援抢险救灾。
镇派出所:负责在防灾、抗灾、救灾期间对社会面的控制,加强治安巡逻,打击偷窃,破坏三防设施的犯罪分子,保障抗洪抢险队伍车辆优先通行。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因防洪抢险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危险地区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
镇经建办:负责解决防汛防旱防风抗灾抢险和救灾复产资金的落实,并监督使用。
镇卫生院:负责救灾医疗队伍组织和灾区的防疫、治病工作。
镇教育组:负责做好学校的防风、防洪安全工作;负责校舍安全的排查和学校、幼儿园人员安全转移;按照《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的防御指引,适时通知托儿所、幼儿园和中、小学停课;负责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镇安监办:协调督查生产经营单位做好防台风、防洪工作责任和措施的落实;会同镇三防办对各成员单位落实防台风、防洪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镇国土所:加强对台风暴雨影响严重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进一步完善台风影响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协助有关部门选定地质灾害发生时的避险点、避险路径;协助各村(居)做好危险区域人员的转移与安置。
2、各村委会、各单位,应根据本系统、本部门的职能和承担的任务相应设立三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3至7名,各行政村主任、各单位正职担任组长,并报镇三防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3、各村委会、各单位三防领导小组,应在镇三防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辖区内的三防指挥工作,并做好上级的政策、法令及基层情况的上传下达。
4、行政首长负责制:镇政府的首长要加强对三防工作的领导,履行指挥所的职责,政府的第一把手对全镇的三防工作负总责,并指定一名副职专管。
5、分级责任制:防洪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南河堤围、涵闸由所在村委会负责落实管理堤段,堤脚村委会主任是堤段第一责任人。
6、技术人员责任制:按省三防工作规定,各级三防部门要明确指定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制订防御洪水措施,工程抢险应急方案和防洪调度等,当好领导的参谋。
7、岗位责任制:在镇三防指挥部指挥下,实行领导干部包区域、包工程责任制,当情况紧急时,各就各位奔赴第一线指挥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七、预防预警机制
热带气旋、暴雨、旱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由市气象部门负责。镇各成员单位要密切注意市气象局各有关媒体报道的热带气旋、暴雨最新消息和有关防风、暴雨通知。
水利所应做好相关水文站点的水情监测和记录,并及时将成果向镇三防指挥部报告。
村(居)委会三防部门负责搜集、整理灾情、并及时报告镇政府和镇三防指挥部。
(二)预警
热带气旋、暴雨和旱情的预警,发布台风、暴雨和旱情的信号由市气象部门负责。
(三)接警
镇三防指挥部负责接警和处警,发布处警指令,同时视情向镇委、镇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
(四)处警
镇三防指挥部在接到水旱风灾害预警后,应立即向镇党委、镇政府报告,各成员单位应根据预警级别,做好人员、物资等方面的相应准备措施,镇广播站等新闻媒体及时播报镇三防指挥部的防御热带气旋、暴雨的紧急通知和市气象局发布的预警信号,必要时采用滚动字幕形式播报各类灾害的最新动向。
八、落实队伍,物资储备
全镇组织落实三防抢险队伍3000人,其中突击队400人;准备防洪沙450立方米,杉木730条,席袋7800条,以及桩槌、铁笼等防汛应急物资(具体任务见附表),各村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规划,把队伍人数和物资储备落实情况,突击队要逐人造册登记,列榜公布,并报三防指挥部备案。
九、防洪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制度,加强堤围、涵闸的管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
2、当热带气旋可能影响我镇时,各村三防领导小组应加强值班,密切注视热带气旋动向,并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负责的堤段、涵闸进行检查,堤围着重检查危险地段,涵闸要检查闸身等处有无裂缝漏水,并注意启闭机能否正常使用,发现问题要及时抢修。
3、当热带气旋将登陆袭击我镇时,各村抢险队伍要就地待命,做好一切抗洪抢险准备工作,组织巡逻队上堤巡查,密切注视南河洪水上涨情况。
4、当南河洪水到达警戒水位时(三洲大桥4.8米、磐岭电排站2.5米)时,要立即出动抢险队伍进行抢险,并将险情报镇三防指挥部,在抢险工作中,各村要互相配合,做到一方有险,四方支援。
十、台风防御措施
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五级,分别以白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当市、县气象台发布台风白色预警信号时:48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1)警惕台风对我镇的影响,注意收听、收看有关媒体的报道,或通过“12121”气象咨询电话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
(2)各三防成员单位和村委会加强值班,密切注视台风动向,及时向领导报告。
2、当市、县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时:24小时内
可能授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吹7-8级并可能持续。
(1)做好防风准备。请负责防风工作的领导亲抓,各村、各单位做好防御热带气旋的各项工作;
(2)农业办负责动员、组织群众抢收成熟的农作物,对易倒
的高杆作物进行防护;
(3)水利所组织检查水利设施,抢修安全有问题的防洪工程,落实在建水利工程的防护措施;
(4)城建、教育等部门组织对危房、厂房、校舍及在建工程进行检查,采取防御措施;
(5)各有关单位加固易被大风吹倒的搭建物,将易被大风吹动的物品移到安全地带。
其它同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3、当市、县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时: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均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1)全镇进入防风状态,各村、各单位主要领导亲抓防风、防洪工作,部署防御抗击措施;
(2)教育办通知幼儿园停课;
(3)农业办组织群众突击抢收成熟的水稻及其它农作物,来不及抢收和未成熟的,采取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损失;
(4)城建、教育、社会事务办等部门,做好危房及危险区域人员安全转移和低洼地物资转移的具体部署,做好市政设施防护,停止高空及户外危险作业;
(5)水利所做好堤围、涵闸等防洪排涝工作;
(6)电力所做好切断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
(7)武装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随时支援抢险救灾;
(8)广播、有线电视站及时报道热带气旋、暴雨、暴潮情况和防范措施;
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4、当市、县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时: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1)全镇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各村、各单位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防热带气旋防洪工作;
(2)中小学校暂停上课,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室内大的集会;
(3)各村防洪抢险队伍,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做好抢险准备;
(4)通讯、电力、供水部门人员严守岗位,优先保证三防指挥部的通讯、通电、供水、电信、供电、供水等部门,加强对线路、管道的防护;
(5)卫生院、社会事务办,组织好救护队伍,做好对受灾群众救护工作;
(6)水利所加强对堤围、涵闸的巡查,防守、落实防洪排涝措施;
(7)派出所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加强治安、交通巡逻,维护社会稳定;
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5、当市、县气象台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时: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1)全镇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把抗击台风工作作为全镇首要任务来抓,停止一切与防风抗灾工作无关的会议和活动,动员组织全镇人民投入抗击台风工作;
(2)对将受台风正面袭击的区域的人员撤离险区;
(3)电信、供电、供水等部门组织好突出队伍,随时出动抢修受破坏的线路、管道;
(4)如遇堤围涵闸等防洪设施出现险情造成对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严重威协时,各村、各单位做好疏散路线、地点的安排,迅速组织群众转移;
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十一、暴雨防御措施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另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当市、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信号时:6小时内本地将可能有暴雨发生,或者强降水将可能持续。
(1)三防指挥部做好值班工作,留意当地气象台的预报及时报告领导;
(2)水利所组织检查堤围涵闸等水利设施,加强防守;
(3)农业办检查、修通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降低易淹鱼塘水位,收获成熟农作物,露天作物暂停播种;
(4)有关单位做好低洼易浸地区物资的疏散及防护准备。
2、当市、县气象台站发布暴雨橙色信号时: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
(1)三防指挥部及时收集雨情、水情、汛情,并报告领导;
(2)水利所做好排涝工作;
(3)电力部门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4)城建、教育、社会事务办做好危房及危险区域人员物资的安全转移;
其它同暴雨黄色信号。
3、当市、县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信号时:在过去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进入防洪状态。三防指挥部的领导亲抓防洪工作,各职能部门各就各位。
(2)三防指挥部及时收集雨情、水利、汛情,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水利所做好内外江水位登记,当河水达到警戒水位时,各村抢险队伍应上堤巡查,做好抢险准备。如遇堤围、涵闸等防洪设施出现险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严重威协时,迅速组织群众转移,做好疏散路线、地点的安排;
(4)幼儿园和中小学停课;
(5)停止户外作业;
(6)及时转移受浸地区的居民;
其它同暴雨橙色信号。
十二、救灾复产措施
当市、县气象台发布台风和暴雨解除时:
1、三防指挥部通知各村委会、各单位,转入救灾复产工作,并恢复正常工作生产生活秩序;
2、镇领导赶赴灾区组织救灾复产,安定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活;
3、三防指挥部、政府办、社会事务办迅速核实、统计、综合上报灾情;
4、财政所做好救灾复产资金的安排;
5、保险站做好灾后投保户的理赔工作;
6、卫生院组织抢救伤病员,加强灾区防疫工作。预防疫情流行;
7、社会事务办做好优抚救助灾民工作;
8、各职能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毁防洪工程,修复被破坏的通讯线路、供电线路和民房、校舍、厂房,清理道路倒折树木及损坏的市政设施;
9、发动群众采取措施,排除内涝渍水,并加强农作物管理。
10、总结经验教训,对在防热带气旋,防洪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有功人员给予表彰。
十三、防旱防御措施:
水资源短缺日趋突出,干旱缺水的问题日益严重。抗旱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应充分认识到抗旱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责任感,各村要明确责任,把防旱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
1、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防汛抗旱并举。对水资源实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流,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为原则,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2、要因地制宜,解决防旱水源,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干旱造成的损失。在防旱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到最大的抗旱效益。并强化节水措施,加大节水力度、使生产生活用水两不误,把防旱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一方平安。
附:
表一《霖磐镇三防工作任务分配表》
表二《霖磐镇遇险群众转移》台帐
表三《霖磐镇防汛抢险队伍任务分配表》
表四《霖磐镇区域示意图》
表一
霖磐镇“三防”工作任务分配表
表二
《霖磐镇遇险群众转移》台帐
江海堤防遇险紧急转移群众统计表
防洪防风危房及危险区域需转移遇险群众统计表
表三
霖磐镇防汛抢险队伍任务表
防汛第一线人员2200名
防汛第二线人员8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