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人民政府网站
官方微信
成顺菊花糕:留住古昔风味的潮汕美食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6-07-23 21:32 浏览次数:250 【字体: 分享到:

 在浩瀚如海的潮汕食谱中,糕点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揭阳众多的名糕名点中,产自揭东云路北洋村的成顺菊花糕,因其掰着爽脆,嚼着筋道,甜而不腻,弹而不粘,清甜溢香而闻名遐迩。江湖卖艺人以“成顺出名菊花糕”誉之,文士则以“北洋名产菊花糕”赞之。

  寻味至云路北洋村,记者从第五代传承人杨义明、杨永明的口中,一窥老字号成顺的百年岁月。“成顺菊花糕做了上百年,无论是本地的居民,还是旅居国外的侨胞,都喜欢吃。不时还有人自己‘导航’开车前来寻味,认的都是成顺的老字号。”提起成顺菊花糕,杨义明、杨永明满是自豪。在他们看来,成顺菊花糕之所以流传百年,靠的是对祖传的手艺与经营信条的代代坚守与传承。

  成顺菊花糕饮誉海内外

  清同治元年(1862),揭东云路镇北洋村人杨谦再创制了印着菊花图案的糯米圆形甜糕,因其店号名“成顺”,故称成顺菊花糕。成顺菊花糕口感清甜软脆,外形精巧美观,再加上“菊”与“吉”同音,寓意着吉祥、美满、团圆,符合民间对“喜糖”的特殊要求,于是一炮打响!很快就风靡周边地区。

  后来,杨谦再的四个儿子接过父亲的糕点事业,其中,四子杨惜府家里的糕点生意做得特别好,且制糕的技艺也非常高超。杨惜府之子,品尝买来的“样糕”,就能做出同样的糕点。杨惜府之女,一把 米志 (米粉)在手中一捻,便能分辨出质量的好劣。“我们村里人劝人不要瞎搅和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讲‘勿惹肿阿惜府内个糕米志(不要弄坏了惜府家里的糯米米志)’,这句话我从小听到大,里面的‘惜府’指的便是杨惜府。”杨义明告诉记者,这从侧面反映了杨惜府一家糕点生意的兴旺。不过后来,杨惜府的后代有的定居国外,并没有再从事糕点制作。“传到第三代人,只剩下大房、二房仍继续做糕点,并分出了发兴、香记两个分号。”杨义明说。杨义明、杨永明是堂兄弟,分别为发兴、香记两个分号的传人。如今,66岁的杨义明是第五代传人中年龄最大的。

  据介绍,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时,成顺的传人大多进了云路糖果厂,成顺字号一度中断,不过“成顺出名菊花糕”在民间的口碑依然不减。“60、70年代,成顺菊花糕是偷着做的。哪家做喜事需要了,就来请成顺的人上门去做,我父亲杨布就经常辗转于周边地区帮人做糕点,那时候做100斤糕点才4元工钱。”杨永明告诉记者,直到1981年以后体制改革,成顺号的后人才重新开铺。最辉煌的时候,成顺有9家分店。

  成顺菊花糕一向供不应求,周边村镇群众嫁女时所需的锦糖,少不了成顺菊花糕。逢年过节,人们用它来拜神或赠人,中秋节之时,赏月拜神也是必不可少的。侨胞要回异域时也总得带些成顺菊花糕作为馈赠亲朋的礼品。有侨胞反映,一般菊花糕漂洋过海一经海风影响便变坚变硬,而北洋成顺的菊花糕却依然柔软清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前来寻味。“前段时间,泰国华侨回来探亲,还专门来我这儿买了300多块桂花糕带回去呢!”杨永明有些自豪地说。

  成顺人对菊花糕的极致追求

  杨义明、杨永明并不隐讳透露菊花糕的用料:糯米米志、白糖、香蕉油或橙膏,与其他糕点没什么两样。而市面上生产菊花糕的也不只成顺一家,但这么多年来,成顺却是食客对菊花糕的不二之选。可见,其之所以能够经受众多食客的考验脱颖而出,靠的不是配料的秘籍,而是看家的手艺和传家的经营信条。

  一块小小的菊花糕,在成顺人的手中做成了极致。首先,选料非常严格,一定要选用质量上乘的。以前,白糖要先用本土竹蔗压榨的糖,这样做出来的菊花糕颜色才会洁白如雪。香蕉油要买漳州的,糯米要买武湖出的。现在,白糖、香蕉油要去东莞买,糯米要选用泰国生产的;其次,制作考究,迎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菊花糕调低了含糖量。制作过程讲究“凭眼”、“凭手”,比如糖水何时可以“反砂”全凭师傅的经验,早一分反出来的糖太砂,晚一分反出来的糖太细,最终都会影响糕点的成形和口感,这是“凭眼”。 时至今日,成顺菊花糕仍然是纯手工生产,这是 “凭手”。 并且,生产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坚持日产日清,以保证菊花糕的新鲜。此外,成顺人对糕模也极力精选。一定要选用梨树木为料,并请潮州刻印名师制作,故其菊花糕不单质量上剩,而且花纹造型也十分精巧美观。

  “以前,我们的糯米米志都是自己炒的。将糯米与砂仔放大鼎中炒。炒熟的糯米用筛子从砂仔中捡出来,再用石磨磨成粉,才能用来做糕。单单这个过程已经相当辛苦!”杨义明告诉记者,即使后来外面有了机械炒制的糯米米志,他仍然坚持选用手工炒制的糯米米志。因为用机械炒制糯米,温度太高,糯米容易变质,影响口感。对于任何影响产品质量与信誉的因素,杨义明容不得半点马虎。一直以来,成顺菊花糕都坚持薄利多销,尽管如今物价飞涨,成本不断提高,但杨义明对选料、制作等仍然有着一份较真劲,“不能为了一点绳头小利,坏了祖辈留下来的好名声!”这也是成顺人对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一以贯之的追求。

  然而,进入20世纪后,由于众多新式糖果的冲击,成顺菊花糕的销量大幅下降。“90年代,人们来买菊花糕还要排长队,我常常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2点才能关门。中秋节前后最好卖,店里3天就能卖出1000多斤菊花糕。”杨永明告诉记者,如今中秋节依然是菊花糕的销售高峰,一天也只能卖出100、200斤。平时一天卖30、40斤,在农历六七月的淡季则每日的销量只能在20多斤。此外,由于制作辛苦、利润走低,年轻人大多不愿意接手。如今,成顺仅剩下5家在做糕点,大多是第五代传人在坚守着,“其他有的转行卖车,有的做电器,还有的开药店,仍然挂着成顺的字号,却没有再做菊花糕了。”杨永明说。去年,杨永明当兵的儿子杨捷帆回家来跟着父亲学习做糕点。杨捷帆就成了成顺菊花糕目前唯一的第六代传人。

菊花糕制作工序

  1. 熬糖浆。将白糖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放进锅中熬煮,并不时轻轻搅拌,让糖溶解成浆,并防止粘锅烧焦。

  2. “反砂”。熬好的糖浆放凉至40~50度时,对其进行搅拌,直至糖砂析出,此时糖浆就变成含水“砂糖”。

  3. 冷却。将“砂糖”置于陶缸中自然冷却,一般冷却的时间需要3至4个小时。

  4. 拌料。将“砂糖”、炒熟的糯米米志、香蕉油、黑芝麻按一定比例混合搅匀、搌末。

  5. 压模。将混合好的材料装进糕模,轻压、抹平,做成形。

  6.包装。分袋密封包装或存于玻璃瓶中。

  简 介

  揭东云路镇北洋村“成顺”店是揭阳糕点糖食的“老字号”之一。其生产的菊花糕不仅洁白如雪、清甜溢香、新鲜软脆,而且花纹外形精巧美观,又有漂洋过海而质味不变的特点,广受欢迎,驰名海内外。产品远销至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成顺菊花糕由北洋村人杨谦再于清同治元年(1862)始创,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到第三代时又分出了发兴、香记两个分号。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曾一度中断。直至1981年体制改革后,成顺号才再度恢复。80、90年代时,成顺号曾有9家分店同时从事菊花糕生产。 成顺菊花糕一向供不应求,逢年过节更是门庭若市,成为潮汕地区嫁女、拜神、访友的佳品。周边地区群众购买菊花糕,都认成顺字号。侨胞回异域,也总要带上成顺菊花糕馈赠亲友,以慰乡情。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异域乡亲前来寻味。

  成顺菊花糕之所以能饮誉国内外,主要是选料严格,制作考究,产品新鲜,口感好,保持信誉不滥加制作。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纯手工生产,全程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此外,对于菊花糕模也极力精选,聘请名师雕刻制作。故成顺菊花糕不单质量上乘,口感上佳,且精巧美观,更逗人们喜爱。具有美食八字真言味、香、形、触(口感)、友等哲理内涵。

 

揭东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