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揭东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揭东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实现与揭东行政区域一体化运作。
中德金属生态城完成园区控规修编和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两大园区收回闲置土地2宗 111.57亩,组织出让土地7宗 332.73 亩,园区承载力和发展空间继续提升。
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发明专利每万人2.62 件。
完成技改投资7.54亿元,实施技改企业80家,完成“小升规”企业48家、“个转企”140户,组织5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家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全部获批。
揭阳聚鲇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和“揭东区塑胶行业示范工厂”。
新引进落户产业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达279.5亿元
完成揭阳站站前广场及道路配套工程建设和金新北路、麒麟路等重要交通节点改造升级。
人民广场、滨江风情街、玉都保利大都汇等片区加快建设,缶灶码头片区、霖磐镇区等“三旧改造”有序推进。
实现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揭东段通气,引韩供水工程(揭东段)全面通水。
完成20个美丽宜居村和9个特色精品村创建,建成农村公路“单改双”19公里。
出台宅基地管理办法,规范农村宅基地和建房管理,受理宅基地申报146宗。
建成“阳光村务”平台系统二期项目,实现全区全覆盖。潭王村被民政部认定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扎实抓好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蛋鸡养殖、茶叶2个市级农业产业园建设。
积极推进“链长制”工作,加快建设炒茶、竹笋、油茶3条市级农业产业链和蛋鸡区级农业产业链。
2021年民生支出39.5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 83.53%。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培训工程培训超60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42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06%。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结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7248件,办结“急难愁盼我来办”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留言218件,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区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 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加快推进。
完成区第五小学、梅岗初级中学等一批学校改扩建。
理顺揭东第一初中用地问题并加快推进建设前期手续。
疫苗接种173.09万剂次,全人群全程疫苗接种覆盖率达 83.44%。
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区生产安全事故下降 76.36%。
全区实际减少用电量约782.7万千瓦,增加纳税额 1913.48万元。
完成13条高指标劣Ⅴ类水体应急整治工程建设
乔西内河通过“长制久清”验收
饮用水源水质监测 100%达标。
深入开展“散乱污”综合整治,排查企业578家, 关停取缔16家。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件,政协委员提案46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公开各类信息7358条,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23件。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行“一窗通办”“免证办”和并联审批,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当场办结发照率达 76%以上,揭东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广东省市县级政务服务标杆培育大厅。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完成区政务云、政务网和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深入开展“暖企行动”,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民惠企政策,年度减税降费规模约1.13亿元。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区三届二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紧围绕“打造环境可载的现代产业区、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崇文尚信的和谐家园”奋斗目标,精细算好产业经济、民生基础、历史问题“三盘账”,全面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布局、设施提质、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平安护航“六张地图”系列项目,全力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
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敢为善成的责任担当
努力打造环境可载的现代产业区、
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崇文尚信的和谐家园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