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揭阳市揭东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体育局反映。
揭阳市揭东区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20日
揭阳市揭东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
为进一步发展我区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119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符合区情、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群众体育各项指标达到省的平均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
(二)主要任务。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增加。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0万人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5万人。
2、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合格水平以上人数比例超过88%,在校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3、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便捷、实用、利民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遍布城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城市普遍建有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具备开放条件的全区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40%以上。
4、体育社会组织更加健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有较大发展。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育社会组织充满活力,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竞争态势初步形成,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公共体育服务成为新常态。
5、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显著提高。区、镇(街)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网络基本建成,全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800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运作正常,科学健身指导步入常态化。
6、全民健身服务业得以进一步发展。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市场初具规模,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实施内容
(一)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1、结合全民健身日、体育节、南粤幸福周、节假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示范性、引导性强的全民健身大型主题活动。
2、充分发挥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面向基层、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
3、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
4、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骑行、户外、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赛车、轮滑、围棋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舞狮、舞龙、武术、太极、龙舟、健身气功、象棋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5、鼓励镇(街道)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大力发展群众基础较好的运动项目,形成“一区、一镇(街道)、一品牌”。
6、积极组织队伍参加省“百县足球赛”、“千镇百街乒乓球赛”、“万村农民篮球赛”、“百万职工广播体操比赛”、“千万人群广场舞展示大赛”等品牌赛事。
7、引导和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
(二)培育和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总会、单项协会、行业协会和各类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手续,优化管理服务,扶持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范围,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加强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体育社会组织年检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方面的作用。使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承接公共服务的主体。
(三)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扎实推进公共体育场地实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小型足球场、社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
(四)推动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利用。落实公共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馆)、全民健身中心、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全民健身广场(公园)等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学校在保障正常工作秩序和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逐步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强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更新,提高其使用效率。
(五)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登记、上岗制度,加大对公益性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上岗服务比例,提升培训质量,为群众提供科学、优质的健身指导服务。完善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按标准配备测试设备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常年为群众进行体质检测、运动能力评定,传授健身技能、提供运动健身指导。
(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把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融入城乡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行动计划,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建立以揭阳市揭东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为龙头,各镇(街道)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为骨干的组织架构。广泛吸纳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骨干以及热心公益体育事业的团队和人士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志愿者的比例,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做好体育交流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兄弟县(区)、港澳台、海外地区的民族体育交流,传播我区全民健身发展,提升影响力,有效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广揭阳文化,提升揭阳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八)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产业,促进体育健身消费。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健身培训和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门类规模,使全民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大幅提升。使全民健身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快职能转变。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要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的关系。在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强化区政府执行职责。创新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机制,激发内生活力和外在动力,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治能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与培育社会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力量相结合,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事务的多元共治。
(二)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运用立体构建、整合推进的思路,促进全民健身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完善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推进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旅游等各行业和社会各界的相融合,加强基层全民健身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发挥全民健身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教育环境。发挥全民健身在发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和价值。
(三)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搭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民健身激励平台,拓展激励的对象和范围。通过政府激励有效调动基层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榜样带动作用。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鼓励增加健身消费。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产业。对支持和参与全民健身、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培养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加大对全民健身骨干队伍的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基层全民健身管理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志愿者的培养,更新培训方式,实现对各类全民健身管理和服务人员等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工作队伍的互联互通,为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发挥才能创造条件。挖掘、发现和培养全民健身活动领军人物,鼓励各类全民健身人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全民健身人才扶持机制和培育基地,加大对民间体育健身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
(五)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凡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各镇(街道)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领导,建立和完善镇级以上人民政府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领导协调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推进和考核。推动发改、住建、国土部门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推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住建、农林、旅游等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
(二)加大资金投入与管理。镇(街道)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投入力度。
(三)积极实施引导社会兴办全民健身公益事业的政策。积极培育基层和民间体育社团,推动体育中介机构、非盈利组织、志愿者团体和各类体育企业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拓宽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事业投入。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财政、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赠、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镇(街道)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四)完善政策与法治保障。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指导和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相关规范,加强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卫生、养老、旅游、科技等相关制度建设的统筹协调,完善健身消费政策,将加快全民健身产业与消费发展纳入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做好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务。
(五)严格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要做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执行职责的部门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实施计划》实施情况的督查和评估。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形成监督反馈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评估报告》,反映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财政资金保障和绩效情况、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达标情况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等。在2020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
六、组织实施
本实施计划在揭阳市揭东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揭东区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施行。区体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和本实施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区政府报告,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