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版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公开 > 政策解读
《揭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来源:揭阳市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4-07-25 11:10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一、发展愿景与目标定位

  《揭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是揭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着力将揭阳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

  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全面构建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一)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安全国土

  粮食和生态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充分保护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城市重大生命线工程的安全格局更加稳固,绿色低碳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现代化韧性安全揭阳。

  (二)更加集约、高效、活力的繁荣国土

  集约、紧凑、高效的现代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各类空间合理安排,陆海统筹格局全面形成,建成广东省沿海经济带东翼重要战略支点。

  (三)更加协调、均衡、有序的和谐国土

  人口、资源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经济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区、普宁、惠来、揭西各片区各展所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四)更加诗情画意、山清水秀的魅力国土

  “三山两水一古城”的山水古城空间形态更加凸显,建成诗情画意、山清水秀的魅力潮客山海名城。

  三、城市性质

  (一)全国性综合通枢纽城市

  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粤东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区域产业对接合作,打造辐射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粤东地区新型产业强市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和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汕头、潮州、汕尾错位发展,打造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

  (三)潮客底蕴深厚的岭南山海名城

  筑牢桑浦山-大北山-李望嶂-大南山等山体生态屏障,保护潮客文化和传统风貌特色,深入发掘海洋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海丝文化、海防文化,打造具有鲜明潮客文化特色的岭南山海名城。

  四、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坚持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将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一)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至2035年,揭阳市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587.87平方公里(88.1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519.15平方公里(77.87万亩)。

  (二)生态保护红线

  至2035年,揭阳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44.85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78.88平方公里。

  (三)城镇开发边界

  至2035年,揭阳市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477.64平方公里以内。

  五、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落实广东省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分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级城市化地区。

  (一)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揭西县,应结合承载能力优先满足中心镇和产业园区建设用地需求,适度控制开发强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量,加大点状供地支持力度,落实生态环境底线管控。

  (二)国家级城市化地区

  国家级城市化地区包括榕城区、揭东区、普宁市、惠来县,加大用地用林用海保障,优先满足11大产业平台和重点项目需求,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建设用地增量。

  六、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构建“一轴三极多点,一带四廊四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轴”:揭普惠发展轴。

  “三级”:揭阳中心城区、揭阳滨海新区、普宁中心城区三大区域发展核心。

  “多点”:特色镇(大坪镇、普侨镇、侨园镇等)、重点镇(里湖镇、梅林镇、葵潭镇等)、11大重点产业平台(揭阳高新区、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惠来临港产业园等)。

  “一带”:沿海经济发展带。

  “四廊”:榕江创新提升走廊、揭西绿色经济走廊、G238—练江整治升级走廊和龙江美丽经济走廊。

  “四区”:北部临空发展区、中部城镇发展区、南部滨海发展区、西部生态发展区。

  七、构建“三区三带”农业空间总体格局

  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区:包括中心城镇周边地区,重点打造以菜、鱼、禽生产为主或具有旅游休闲功能的城郊型特色产业区。以都市精品农业为抓手,发展蔬菜、水果等农业产业,培育农产品供给、生态防护、观光休闲等功能,支持农业公园、农事体验基地等发展平台建设。

  平原产粮集中区:包括榕江、龙江和练江等平原地区,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水稻、蔬菜、禽畜等产业集群。

  丘陵山地生态农业区:包括揭阳大北山、小北山等山地丘陵区域,发展绿色蔬菜、茶叶以及特色经济林果等优势产品,引导传统农耕与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乡村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榕江农业发展示范带:包括揭阳榕江南河、北河两岸区域,深入挖掘水稻、花卉、茶叶、果菜和水产等特色农业潜力,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龙江农业发展示范带:包括揭阳龙江两岸区域,严格保护水环境,培育壮大中药、果菜和水产等特色农业。

  滨海特色渔业示范带:包括惠来沿海地区,结合渔港建设,重点发展远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深加工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旅游”。

  八、构建“一屏、四带、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

  “一屏”:推进桑浦山-大北山-李望嶂-大南山等北部山体生态保护屏障。

  “四带”:构建由榕江、练江、龙江3条骨干河流组成的水系生态保护带,以海岸带为基础的陆海缓冲区域组成的沿海生态保护带。

  “多廊”:构建由枫江、车田河等水系廊道、生物迁通道构成的重要河流生态廊道和组团间生态廊道。

  “多点”:构建由揭西县城周边山体、小北山-紫峰山、惠来三清山、惠来沿海生态林区、19个自然保护地以及由葫芦潭、镇北、汤坑等5个中型水库构成的生态保育区、生态绿核和重要水域空间。

  九、构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重点镇—特色镇—一般镇”五级协调有序的城镇等级体系

  “中心城市”:揭阳市区(榕城区、揭东区),承担行政管理、现代服务、文化交往等核心功能,并承担粤东地区中心城市的部分职能。

  “副中心城市”:惠来中心城区、普宁中心城区、揭西中心城区,是引领揭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

  “重点镇”:包括洪阳镇、占陇镇、里湖镇、葵潭镇、隆江镇、靖海镇、鳌江镇、前詹镇、棉湖镇、五经富镇等10个镇,主要强化综合服务,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发展。

  “特色镇”:包括云落镇、高埔镇、大坪镇、南溪镇、普侨镇、大坝镇、军埠镇、侨园镇、仙庵镇、京溪园镇、良田乡等11个乡镇,主要强化特色产业功能,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

  “一般镇”:包括梅林镇、南径镇、下架山镇等25个乡镇,重点满足周边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需求。

  十、高质量建设产业强市

  (一)加强市级统筹产业空间

  全市规划打造11大重点产业平台,包括揭阳高新区、榕城工业园、揭东经济开发区、中德金属生态城、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普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普宁市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惠来临港产业园、惠来靖海工业园、揭西县产业园。

  (二)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形成“一核双区”优化布局,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为建设核心,融合惠来临港产业园、揭阳高新区,开展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

  (三)保障高质量产业空间供给

  全市划定三级工业用地控制线,其中,一级、二级工业用地控制线优先布局工业用地以及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用地,三级工业用地控制线为近期保留、远期可结合城市发展改为其他功能的现状工业用地。

  十一、优化陆海统筹发展格局

  坚持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发展,优化形成“一廊两核,三湾四区”陆海融合开发保护新格局。

  “一廊”:沿海生态发展廊。以惠来沿海东西向海岸线和滨海产业大道为依托,整合海岸功能开发,串联石化产业、临港产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实现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的协调发展。

  “两核”:粤东新区发展核、临港空铁发展核。粤东新区发展核聚焦“一城两园”,推动港口、产业园区、中心城区有机融合;临港空铁发展核依托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高效流动增值。

  “三湾”:城镇服务湾、农渔保育湾、生态文旅湾。城镇服务湾打造滨海产城融合绿色发展实践区;农渔保育湾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深蓝渔业、设施渔业,支持海洋牧场建设;生态文旅湾加快滨海旅游发展,展现生态文旅休闲风貌。

  “四区”:大南海石化发展区、临港产业发展区、空港产业发展区、海洋绿色发展区。大南海石化发展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临港产业发展区重点发展临港能源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空港产业发展区重点建设集临港综合物流、远洋重型物流、临空服务等于一体的区域物流枢纽;海洋绿色发展区打造“粤海粮仓”、“海上揭阳”。

  十二、构建“四圈、四带、多节点”的历史文化保护空间结构

  “四圈”:即中心城区文化圈、揭西历史文化圈、揭(西)普(宁)历史文化圈、惠来历史文化圈。

  “四带”:即陆丰—揭阳驿道文化带、潮惠古驿道文化带、丰顺—揭阳驿道文化带、滨海海防文化带。

  “多节点”:即洪阳镇等历史文化名镇、西岐村等历史文化名村和石牌关帝庙等各处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培育城市特色风貌

  (一)打造三大风貌板块

  打造西、中北、南三个特色风貌区,塑造依山、沿江、滨海的风貌特色,彰显潮客文化。西部地区突出山体森林连绵起伏的生态风貌;中北部地区突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南部地区突出港产城融合的滨海风貌。

  (二)引导五类特色风貌区

  划定滨海风貌区、传统文化风貌区、枢纽门户风貌区、现代产城风貌区、潮汕村镇风貌区五类风貌区,通过特色风貌、城市轴廊、标志眺望、公共空间等方面的管控,引导下一层级城市设计工作。

  (三)加强重点地区风貌管控

  严格控制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等生态敏感和自然景观重点地段周边的建筑高度,不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临近区域等新建高层建筑,不在山边水边以及老城旧城开发强度较高、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地段新建超高层建筑,不在城市通风廊道上新建超高层建筑群。

  十四、构建复合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

  (一)完善“一主两辅”航空网络

  预留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第二航站楼建设条件,规划新增普宁通用机场和惠来通用机场,形成以揭阳潮汕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一主两辅”航空网络布局。

  (二)构建互联互通铁路网络

  规划形成“六线八站”的高速铁路网络格局,快速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及相邻内陆地区;通过粤东城际铁路联动空铁港大枢纽,促进都市圈资源要素快速流通。

  (三)打造“两港十区”港口布局

  依托惠来沿海港区和榕江港区,规划形成“两港十区”的总体格局,大力提升港口竞争力,打造广东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

  (四)搭建便捷畅通的高快速路网

  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两联络”高速公路网,强化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城市干道的快速连接。

  十五、中心城区建设“一城五园”空间发展格局

  “一城”:即核心城区,是促进活力古城和滨海新城城市核心功能集聚与国际形象提升的重点区域。

  “五园”:包括临空产业园片区、临港产业园片区、北部产业园片区、南部产业园片区、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片区,引导产业向“五园”集聚,形成以重点产业园区为架构、产业集聚区为支点的产业空间结构,强化龙头带动、错位分工,打造粤东先进智造高地。

  十六、按照“强产业、保民生、优配套”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一) 构建“双廊双区”产业空间格局

  以国道G206改线、环市南路为依托,重点建设“国道G206改线工业走廊、榕城十里智造走廊”两条工业走廊;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强化高新区核心区辐射带动能力,依托揭东经济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双廊双区”产业空间格局。

  (二) 优化居住用地空间布局

  按照中心城区人口调控要求,结合人口规模调控要求科学确定新增居住用地面积,城镇居住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控制在35%以内,严格控制高层高密度住宅。

  (三)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

  至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人均教育设施用地面积达4.8平方米/人以上;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面积达0.6平方米/人以上;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达0.6平方米/人以上。

  (四)建立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以社区生活圈作为基本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建立15分钟步行可达的全覆盖“社区生活圈”,衔接完整社区建设要求,因地制宜配置日常基本保障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场所。

  十七、统筹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和开敞空间布局

  (一) 推进“多点”生态空间质量提升

  全面打造城市综合公园—区级公园—社区级公园—专类公园四级城市绿地体系,推进重要生态节点建设,优化生态景观,持续提升点状生态空间质量。

  (二) 控制舒适宜人的通风廊道

  加强榕江南北河的生态保护,合理控制黄岐山森林公园、东湖公园、西湖公园等绿地周边建设强度,构建东湖公园—黄岐山、榕江南北河等主要通风廊道,依山沿水顺风,促进城市空气流通。

  十八、中心城区构建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做强做优客货运枢纽

  做强客运枢纽,规划形成“1+3+N”客运枢纽体系;做优货运枢纽,规划形成“1+2+5”货运枢纽布局。

  (二)构建“四环六横九纵”骨架路网

  规划形成“四环六横九纵”骨架路网结构,以枢纽引领、互联互通为导向,推进“纵横环桥隧”建设。

  (三)打造高品质活力交通网络

  规划多模式公共交通方式,分类分区差异化管控静态交通资源,统筹地上地下、路内路外的慢行交通空间,打造高品质的生产生活街道空间。

  十九、中心城区建设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

  (一)加强供水保障

  以引韩供水工程及周边水库为水源,构建江水为主、库水为辅的水源格局,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远期水厂总供水能力达到95万立方米/日。强化区域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形成中心城区一张网供水系统。

  (二)污水有效收集处理

  新建地区坚持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已建地区合流制区域可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城区改造等对有条件地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远期污水处理能力达77.6万立方米/日,推动污水再生利用。

  (三)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加强内河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确保行泄通道畅通;新建排涝泵站24座,提高涝水外排能力。加强雨水源头减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优化、完善雨水管网建设,新建地区满足3-5年一遇标准,旧城区结合道路改造和城市更新逐步改造提升管网标准。

  (四)提升供电保障韧性

  优化中心城区电网架构,推进城区内部电力通道建设,加强220kV、110kV变电站布点,新建220kV变电站16座,110kV变电站42座,提升榕江新城、磐东片区等区域供电保障。完善地下电缆通道,严格管控高压通道宽度。

  (五)完善燃气输配体系

  完善中心城区燃气输配系统,加快天然气互联互通管网建设。依托长输管线等主要气源,配套揭阳分输站、揭东分输站等多个门站保障城区燃气供应,同步建设高压-次高压-中压输配管网。

  (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深化新型信息网络全覆盖,合理统筹中心城区通信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加快推动中心城区通信主干光缆建设,依据道路级别有序推进通信管道建设。

  (七)健全固废收集处理

  加快推动揭阳市区环境园建设,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加强中心城区环卫系统信息化、智慧化、绿色低碳化建设,完善中小型转运站转运体系,实现“零污转运”。

  二十、塑造“三山两水一古城、两轴一带一半岛、产城园镇多组团”的中心城区景观风貌格局

  “三山两水一古城”:保育黄岐山、桑浦山、紫峰山“三山”,榕江南河主河道及其仙桥河支流、榕江北河主河道及其枫江与车田河等支流“两水”的山水格局,严格保护揭阳古城。

  “两轴一带一半岛”:“两轴”是指依托黄岐山大道形成的城市传统中轴以及依托环市东路形成的新城中轴;“一带”是指自西向东串联卅岭、磐东、古城、中城、榕江新城、临空产业区的城市发展带;“一半岛”聚焦榕江新城,建设产业新城、科技新城、服务新城、宜居新城。

  “产城园镇多组团”:依托产业功能、潮汕村镇、山水田园等特色,形成老城传统风貌区、综合服务风貌区、现代产城风貌区、临空产业风貌区、临港产业风貌区、北部产业风貌区、潮汕村镇风貌区、生态保育风貌区。

  二十一、落实中心城区底线管控

  (一)科学划定城市蓝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蓝线范围46.96平方公里。

  (二)严格控制城市紫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紫线范围0.1平方公里。

  (三)合理划定城市黄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黄线范围1.46平方公里。

  (四)分类划定城市绿线

  中心城区划定城市绿线范围0.31平方公里。

  (五)统筹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

  中心城区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范围49.39平方公里。


  相关文件阅读: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一图速览《揭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相关附件:
揭东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