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人民政府网站
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揭东动态
揭东区:多快好省推进农村项目建设
来源:揭阳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6-27 10:50 浏览次数:177 【字体: 分享到:

  

  揭东区积极推行“农民工匠”法,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讯员 摄

  阶段来,揭东区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立足辖区镇村实际,因地制宜推行“农民工匠”法,有效完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小而精、小而美农村小型项目加快建设,更好惠及百姓,实现以多、快、好、省方式建设新农村。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提高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积极性

  近日,记者在玉湖镇大坑村的施工现场看到,该村的农民施工队正加紧作业推进巷道硬底化建设。该村治保主任王妙光告诉记者,作为玉湖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阶段来,大坑村探索实施“农民工匠”法,通过集合村内从事建筑行业的工匠,全面启动巷道硬底化建设,既发挥村民的技术才能,增加其收入,又提高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节约建设成本。

  大坑村是玉湖镇推进“农民工匠”模式的先行点,在实施农村小型项目上,该村立足村情村貌,进一步降低申报流程的难度和门槛,当地农民工匠不出家门就能发挥建设小型工程的专业才能,助力家乡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村全程公开,让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通过“花小钱办大事”,该村把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实现了以多、快、好、省的方式建设新农村。目前,该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整体设计正在加紧推进中。按照计划,该村将建设水泥村道、篮球场、步行绿道、公厕等设施,并对沿路部分房屋外观进行美化提升。其中,对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将采用“农民工匠”的做法加快推进。

  玉湖镇的实践证明,“农民工匠”模式能更好推进农村项目建设。在该模式带动下,揭东区各镇新农村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截至今年5月,该区各镇采用“农民工匠”模式实施农村道路、公共文化设施、垃圾处理等项目已有167宗。

  采用十步建设流程,加快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

  在推行“农民工匠”模式过程中,揭东区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制订出台了符合揭东实际的《揭东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意见》。《意见》的实施,破解了揭东农村项目滞后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采用十步建设流程,多、快、好、省组织实施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使乡镇推进新农村建设“有责、有权、有钱”。

  揭东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意见》对包括但不限于农村道路(含村道、机耕路、巷道)、小型农田水利、农村沼气、危旧房改造分散化、污水处理、移民后期扶持、美化绿化和垃圾处理等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凡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单项100万元以下的土建工程、50万元以下的货物采购及购买服务项目(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除外),技术要求不高,村民能够自建、受惠对象直接、进村入户的农村小型工程项目,积极推行由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的村民自建方式组织实施,既简化了设计、图审、编制预算、财审、立项、招投标、监理等流程,又节省了设计费、图审费、招标代理费、工程队挂靠管理费、监理费。

  据介绍,根据该《意见》,各地在实施农村小型工程过程中,项目建设按照“标准、出图、估价、表决、申报、公示、竞标、管理、验收、结算”十步流程实施就可以完成。对农村其他项目,除按照《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外,其他项目不强制要求进行招标。各行政村在实施项目建设时,可优先选择本行政村内的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或可选择采用“三资”监管和工程招投标等多种方式,按择优原则公开确定承接方。

  目前,揭东区正因地制宜推行“农民工匠”法。通过这一模式,该区各镇大大简化了农村小型工程项目的相关流程,节省了时间,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揭东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