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揭东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悉,2025年,揭东区将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是提升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的比例达到81%以上,城乡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城乡低保补差水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02元、270元提高到209元、280元。集中供养孤儿、散居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375元、1536元,集中供养、散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分别按照集中供养、散居孤儿的保障标准执行。
二是加强就业保障和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依托人才驿站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网点),建设2个就业驿站,就近提供岗位推荐、就业政策咨询服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90人次以上,支持劳动者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1800人次以上,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300人次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次以上。
三是提升办学环境和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标准。加快磐东中学、揭东区第三中学等项目建设,启动龙尾中学、月城中学、玉滘镇官硕初级中学、锡场镇石洋小学、桂岭镇玉白幼儿园等5个改扩建项目。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从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生均拨款政策向特殊教育倾斜,惠及残疾学生超500名。
四是为孕产妇、新生儿提供出生缺陷筛查服务和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为3000名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等疾病的产前筛查,为3600名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蚕豆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鼓励社会机构、用人单位等参与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建设,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托位数不少于4.2个。
五是持续开展食品、农产品、药品安全抽检。食品抽检不少于2424批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对5家被省纳入“快筛快检市场”的农贸市场开展农产品快检工作,每个市场每月不少于300批次,全年完成不少于1.8万批次。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药品抽检,严格落实不合格药品核查处置。开展放心承诺单位评比活动。
六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城镇和农村污水治理。新增改造城镇供排水管网超50公里;全力推进磐东街道及月城镇污水干支管网扩延工程项目建设。因地制宜采取资源化利用、单独建设设施、纳厂统一处理等方式,“建管养”一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解决不少于2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实现可持续运营,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以上。
七是完善城乡道路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完成省道S255线揭东区(塔东至三洲大桥段)路面改造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新改造提升“四好农村公路”超15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15公里以上。实质性推进国道G206线新亨段改造提升工程,改善提升道路基础设施。
八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进一步提升诉求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用好“急难愁盼我来办”网上群众工作平台,提高留言办理的群众满意率。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实践,打造“郑大进精神调解室”,将“郑大进精神”与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融合,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调解模式。
九是推进社区环境优化建设。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个,开展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老旧电梯质量安全隐患排查与设备更新,在全区老旧小区合计增设不少于10个电动摩托车安全充电区域和设备。
十是持续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实施揭东榕泰广场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100场以上,其中全民阅读活动30场,公益讲座8场,公益展览12场,培训活动40场,文艺演出15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