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区白塔镇瑞联村是揭阳最早开展革命运动的村庄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村里的养素公祠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南侨二校的办学地点。在这里,革命先烈们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也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记忆。今天,我们一起探访瑞联村重温历史,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痕迹,领悟红色精神真谛,弘扬抗战精神。
1 追溯历史
在白塔镇瑞联村,一座名为“养素公祠”的古朴建筑静静矗立,它就是著名的南侨二校旧址,也是揭阳红色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地。
追溯历史,1939年1月,抗日爱国运动在揭阳蓬勃开展,林美南等地下党领导人在这里创办了在潮汕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南侨中学二校。
虽然办学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学校先后培养了几百名抗日青年,锻炼了一批坚强的革命骨干,打开了周边地区群众抗日救国运动的新局面,为中共地方组织开展革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南侨二校校友 黄耀葵:学校学生来自潮汕,还有揭阳、普宁、饶平、丰顺等地的贫苦的热血青年,这些学生在这里学习非常认真,而且进行了革命的宣传活动,他们办夜校、办妇女识字班,到乡村走乡串巷,宣传革命道理,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骨干力量。
2 诞生并非偶然
南侨二校诞生于瑞联并非偶然。早在1925年大革命时期,这里的村民就开始投身于革命洪流,1926年,瑞联村成立了揭阳县最早期的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时仅2000人的瑞联村就有10位烈士献出宝贵的生命。
瑞联村革命史研究人员 黄伟通:在1926年的时候,瑞联村就成立了赤卫队,然后1926、1927年的时候,澎湃、颜汉章等革命先驱就到瑞联村进行革命活动,所以播下了革命种子,在瑞联村很多热血青年都参加了革命,而且瑞联村也是处于潮、客交界处,属于潮汕平原进入西北山区的一个主要的交通要道,也是一个隘口。在这个地方本地的农民长期是受地主、反动派的压迫,所以对革命的热情比较澎湃,在革命火种点燃以后,就燃起了熊熊革命热火,在本村革命热土上就涌现了很多的革命志士,包括我们村也在革命时期也有10位烈士。所以在1939年的时候,就选定了在这里,把原来的瑞来中学改办成了南侨中学。
南侨二校的开办和一系列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注意,侵华日军多次派出飞机抵达揭阳县西部进行低空侦察,伺机轰炸。
南侨二校校友 黄耀葵:由于革命形势的恶化,所以日本侵略者派飞机来轰炸,炸弹就掉在学校后面的一块菜地,把这个学校的围墙、还有墙壁、房顶都震塌了,所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就把二校并入了总校,轰轰烈烈的南侨二校就在这个情况下办了半年,但是培养了大批的革命骨干。
3 革命精神永存
如今的南侨二校旧址,已修缮一新,被评为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揭东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展板详实、文物陈列,生动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前来接受红色洗礼。
揭东区白塔镇瑞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黄俊龙:我们将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有效传承老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从战火中走来,向未来中走去。南侨二校虽只办学半年,却点燃了燎原的星火。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汲取奋进的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揭东大地上永续传承。